随着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(以下简称“资格考试”)的正规化、规范化和系统化,行业要求金融银行从业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从事银行工作,因此作为每一个银行员工务必对资格考试引起足够的重视,必须要通过《公共基础》考试和所从事的专业考试。怎样提高通过率,获得资格证书,这是所有考生关心的。如何提高自学能力,增加应考技巧,增强临场经验,通过多年对银行业资格论证考试的培训和教学,从做好考前的复习准备到应对资格考试,谈点自己的体会,供广大考生分享。
1、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是一种应试型考试,不属于拓展型知识,无需参考其它方面的书籍。现在各种配套教材很多,所谓的“精选”、“权威”、“专家”出的书不少,其实作用不是很大。作为应试型考试,考生只要买一本正规教材就行了,抽出一定时间来阅读、理解、勾画、对教材作一全面、系统、有针对性地学习,就能基本达到要求。因为试题的90%的内容就出自于教材及相关知识,大可不必再花大的精力来学习其他的参考书籍及资料,没有必要花冤枉钱。
2、对于银行资格论证考试只是一个入门考试和上岗资格考试,是考银行从业人员的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不会象注册师或专业职称一样,要求较高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,不会考高深复杂的问题,绝大部分考点均出自教材的字里行间。总体的内容不多,考题必然会涉及教材的大部分内容,押题无用。客观考试,无所谓难易,会就易,不会就难。对银行的从业人员,关系银行知识与业务的部分,一点不难,但要系统熟悉
3、许多考生对市场上的习题集、模拟试题情有独钟,认为只要多做题,各种类型的题都做一遍就能应付考试;更有甚者,想通过背一两套题进行赌博,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。练习题模拟试题可适当做一做,但不能将精力过多地放在试题上,不要猜题押题,更不要想只背几套题就能轻松过关。
4、考前能否参加培训,这是许多参考人员关心的。现在的培训、辅导很多,教材以外的参考书,习题集等非常之多,而且大都贯以权威专家、编撰教材教授、参与出题教师等众多高深莫测的头衔,作为考生很难把握或无所适从。参加适当的考前培训很有必要,但要掌握适度。由于大多数银行员工一般工作很忙,业务压力很大,平时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看书,而不少学员自学能力有限,自己看书效力较差,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短时间难弄懂,不知去问谁,所以参加培训应能到一定作用。根据这两年我培训的经验,我认为参加必要的培训效果是显著的,但这种培训或辅导掌握的原则是,一是培训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以半天或一个晚上一门课程为宜,培训时间长了效果反而下降;一是最好是银行系统的专职教师,因这类师资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,又有必要的专业知识,对银行员工培训有深入了解,培训效果较好。参考学员参加这类培训的受益程度较高。
5、要取得银行资格证书,广大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建立正确的心态,树立信心,积极应对,一不要认为自己不属于考试型人才而丧失信心,又不能认为容易过关简单应付,应认真对待,全力以赴。首先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看看教材,通读教材至少两遍;其次,准备一支笔,对教材的要点难点和考点进行必要的勾画,以此加深印象;再次,进行有选择性的培训,通过教师将教材过一遍,不仅能帮助加深理解,还能解决一些在自学时遇到的难题,辅助自己增强知识面和理解力;最后,在自学中要学会疏理要点、整理条款、查找难点,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,从而增强对所考课程系统性的全面把握。同时考生要对自己的“能力”有一个全面的评估,有些学员不加选择了一次就报考三门科目,自己工作压力大,没时间学习,考试没经验,当然通过低。因此,从业人员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自学能力、时间安排、对科目的熟悉程度、自己所从事岗位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合理的选报,使“能力”能得到充分的发挥。
6、根据考试的复习大纲及试题题型,要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只有熟读教材,不要寄予哪本参考书所说的重点,也不要希望哪个专家或大师的暗示和指点。考试没有重点,也不要死记硬背,复习的要点可测重于教材的名词概念、重要时间、原则方法、类型划分、差异区别、职责职能、功能作用、计算公式等,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转载请注明:阿超的杂记 » 端正心态 树立信心 正确应对银行业资格考试